春节即将来临,这是中国人重要节日,在这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个很长的假期,但是有许多人在够春节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反常的症状,那您知道节假日常见疾病有哪些吗?应对节假日常见疾病的方法又有哪些呢,平时的假期综合症的症状又有哪些呢,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。
假期病有哪些
“首先是‘节日心理失调症’。”部分市民平时忙碌惯了,到了长假突然无法适应清闲生活,出现烦躁不安、抑郁、失落、失眠等现象。人们在高度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,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激机制,称为“交感神经兴奋状态”。到了假日,自己和整个社会环境都放松下来,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因惯性仍处于忙碌、探索和思考状态,就会表现出上述症状。
“其次是‘旅游精神综合征’。”春节走亲访友、回老家、前往旅游景点等行为,某种意义上是“旅游”。然而,这种放松对有些市民来说并不合适,他们更喜欢“宅”,需要安静和放松。休闲方式的不同,却让“旅游”增加了特定人群的心理压力,出现失眠、胸闷、精神紧张等症状。
“第三种问题是‘心理过敏’。”亲友聚会极易诱发婆媳、姑嫂、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。对此,应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需求的存在,例如给自己更多的空间,给小家庭更多的独立行动机会,这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。
应对1:适当变换环境是好事
“首先,合理安排生活。”人们在无所事事时,容易胡思乱想,所以要合理安排节日生活。适度紧张有序的生活,可以避免心理上出现失落感,更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。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。
“此外,适当变换环境,也是一件好事。”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,安排走亲访友、外出旅游、听音乐、读本书等“节目”,可以使人们的应激心理状态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来。与此同时,不要把“节目”安排得过满,以免使自己紧张。
“最后,假期结束前,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,都应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。”静心思考春节过后的上班或学习问题,使自己的心理逐步调整到“高转速”状态。没有防备下突然“猛踩油门加速”,极易诱发各类心理问题。少数市民发现自己的心理症状处于显著乃至严重的焦灼状态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,改善情绪,消除恐惧。
应对2:不同人做不同调适
对于身心不适应乃至“假期心理问题”,不同人有不同的处置建议。
上班族:自我调节,补充睡眠,合理饮食
上班族不妨趁着休假规划节后的工作安排和今年的工作目标。上班后,一旦出现某些症状也不要着急,白天工作时可以喝点茶,中午小憩,晚上早睡,一两周后就可恢复。
老人:注意休息,儿女注意关爱
老年人要在儿女上班前,尽快调整到平日的作息状态,例如恢复晨练、户外散步等活动,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聚。如果入睡困难,可适当服用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。
孩子:休闲读书相结合,及时收心
今年的开学日相对往年提早,家长应协助孩子制订休闲和学习结合的节日计划,内容要丰富健康,饮食要均衡,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。
假期综合症的症状
1、假期综合症的症状之睡眠紊乱
长假玩乐过度,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,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。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,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,结果“睡眠紊乱”就会找上门。 过度疲劳引起的“睡眠紊乱”,需赶快采取补救措施。体力性疲劳因运动过度引起,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;脑力性疲劳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,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,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,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、失眠多梦等,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,可轻轻按摩头部、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、听听音乐等;心理疲劳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,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,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。
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,春节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传统的节日,但是你知道吗,其实这时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高发期,那在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,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时候吃什么好呢,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。
心血管疾病高发期
冬春季节骤寒骤暖,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长者和体弱者应远离劳累、熬夜等致病危险因素;另一方面,家属应掌握自救措施,万一亲人发病能有效出手,以免错过“黄金抢救期”。
每年1月至2月,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全年发病率最高的月份,8月则最低。进入冬季、春季交界的时期,天气骤冷骤暖,昼夜温差大,血管容易收缩或痉挛,诱发心血管疾病。
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,从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、家族史、吸烟、代谢异常、糖尿病、缺乏运动、工作压力过大。
心血管病发病时,通常表现为血压异常波动和痉挛;患者出现胸闷,有难以形容的压迫感。上述症状在5—15分钟内不能缓解,属于心血管病的急性发作。
第一时间致电120求救,说明病种和大致病情,争取让救护车将病人送往就近、有能力施救的医院。如果病人倒地,对家属呼叫无反应,证明病情危重,心跳极有可能骤停。对此,家属应掌握CPR心肺复苏按压法,在救护车到达前,对病人坚持实施CPR。如果身边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,立即用于施救。
CPR操作方法不难,比如说,央视在不断播放关于CPR的公益宣传片。另外,我市相关机构正不断举办CPR免费培训,学一下很有必要。此外,设置在公共场所、采用“傻瓜式”操作设计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,正在国内不断普及。在不久的将来,你我身边都能找到AED。万一家人出事,另一批亲朋或路人赶紧去找AED并用于施救,与时间赛跑,挽救生命。”
长者和体弱者长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是一种诱发急病的危险因素。对此,时代在进步,急病事件也屡屡发生,增强公共交通工具的急救能力很有必要。
心血管疾病的预防
1.防寒保暖第一位
俗话说:人老腿先老,无论什么天气,双腿及足部尤其需要呵护,夏季天气多变,腿部衣物应适时添加,固护阳气。另外,长时间坐着的办公一族,每隔40分钟不妨起来走动一下,促进下肢血液循环。
2.充足睡眠养心神
充足睡眠可分成两段:晚上11时前就寝,6~8小时的睡眠为宜;午睡上午11时至午后1时就寝,1~2小时为宜。睡前打坐、吐纳都能收敛心神、强健五脏,长期坚持能起到改善睡眠、养心安神、平稳降压的作用。
3.热水泡脚有验方
常言道:寒从脚下起,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,既能解乏,又能充分驱除体内的寒气,长期还可以达到调节血压的效果。这里介绍一个老中医的泡脚验方:怀牛膝、川芎各30克,天麻、钩藤、夏枯草、吴茱萸、肉桂各10克,用水烧开后去渣沐足,能活血通络、养心安神。同时还可按压脚心的涌泉穴,引火归元,降压宁神。
4.按压穴位固正气
双腿及足部分布着足三里、太冲和太溪这三个重要穴位。足三里是日常保健常用穴,位于小腿外侧;太冲穴是肝经要穴,位于脚背大脚趾的间隙后方的凹陷处;太溪穴是肾经要穴,在足内侧高骨后的凹陷处。每天一次,每次五分钟,用拇指按揉或轻轻捶打上述三个穴位,以产生酸、麻、胀、痛和走窜等感觉为度,能扶正祛邪、补益元气、调畅情志、调节血压。
2、假期综合症的症状之恐惧上班
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,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,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、郁闷、烦躁等情绪,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。因为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,想吃就吃,想睡就睡,生物钟已经打乱了。到了上班的时候,生物钟调节不过来,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,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。 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,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,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。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,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,紧张也离开了身体。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,改善情绪。
3、假期综合症的症状之神经性厌食
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,吃多了,就容易撑着,引起神经性厌食。 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。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,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。经常步行、慢跑、做体操、伸展等,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、出汗的运动,让自己的身心“动”起来,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。
怎样预防节后综合症
1、饮食宜清淡
大家在春节期间少不了各种大鱼大肉的聚餐,这些大食量的聚餐会使肠胃负荷加重,消化不良,出现异常的饱胀感、食欲减退的症状发生。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在节后要注意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、稀饭等食物,还可以适量的吃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,注意对我们的肠胃也能有一个保护的作用的。
2、调整作息
在春节的时候大多数热都有守岁的习惯,还有会在晚上不同的抢发红吧,这些都是在熬夜,那长时间的熬夜就会导致导致上班后整日精神不振。如果晚上难以入睡,洗个热水澡会有助于睡眠。
3、适度运动缓解压力
节后提不起精神、没有胃口怎么办?适度的运动或许可以帮你。“吃”与“动”是两个方面,运动有助于使胃口调整到正常状态。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、控制体重,还能促进睡眠。可以在下班或放学后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、跳舞、羽毛球等,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休息,更有活力地开展节后工作。
4、节后工作强度不宜过大
节后工作强度不宜过大,这是因为大家在讲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,身体的状况还没有立即的恢复到工作的状态中,所以刚上班的时候应循序渐进,先把必要的工作做完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避免出现焦虑、抑郁等问题。
5、调整自身心态
自我调整最关键。春节长假后,大家在进行工作时应循序渐进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可以采取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调节心态,例如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,读书阅报等方式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。
专家也提醒大家,大多数人的节后综合症可以在一周的时间内自行调整过来,如果长时间症状无法缓解,应及早就医,寻求帮助。
结语:通过文章我们了解到,大家在过春节的期间有可能会患有一些心理上的疾病,所以大家在春节期间不要过度的将精神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,可以适当的做些运动使自己的身心愉悦,能够有效的缓解假期心理上的一些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