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时尚观察网 > 热点 > 正文

1型糖尿病是什么 1型糖尿病症状及治疗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4-08 15:49:02  阅读:5124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安琥

  现在很多的人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健康的,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话题,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注重健康!但还是会有很多的疾病困扰着我们,你们知道1型糖尿病是什么吗?1型糖尿病最新疗法有哪些呢,生活中1型糖尿病能活多久呢,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!

  目录

  1、1型糖尿病的简介 2、1型糖尿病的检查

  3、1型糖尿病症状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4、1型糖尿病患者的前期筛查

  5、如何处理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 6、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

  7、1型糖尿病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8、怎样有效的预防1型糖尿病

  1型糖尿病的简介

  1型糖尿病,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,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,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。起病比较急剧,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,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,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,否则将危及生命。

  病因

  1.自身免疫系统缺陷

 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,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(GAD抗体)、胰岛细胞抗体(ICA抗体)等。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,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。

  2.遗传因素

 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,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。研究提示: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——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,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,你更易患上此病。

  3.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

 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。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,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,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。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,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,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。

  4.其他因素

  如牛奶、氧自由基、一些灭鼠药等,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,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。

  临床表现

  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,此为第一特点。除了儿童之外,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,特别是更年期。1型糖尿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,口渴、多饮、多尿、多食以及乏力消瘦,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,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。1型糖尿病的第三个特点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,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。

  肾病历来都是高发病,而且它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,肾癌就是其中的一种,肾癌严重威胁到人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。那么大家对于肾癌的了解有多少呢?大家知道肾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吗?知道肾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吗?知道要怎么样才能有效预防肾癌吗?......如果您对此也不是很了解的话,那不妨跟着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!

  目录

  1、肾癌的症状表现 2、肾癌的病因

  3、肾癌的治疗方法 4、中医如何治疗肾癌

  5、如何预防肾癌 6、肾癌患者的日常家庭护理

  7、肾癌的诊断方法 8、肾癌患者的食疗

  9、肾癌高危人群有哪些

  肾癌也叫做肾细胞癌、肾腺癌,最初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的肿瘤。早在1883年德国的病理学家Grawitz根据显微镜下看癌细胞形态类似于肾上腺细胞,提出肾癌是残存于肾脏内的肾上腺组织起源学说,故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书籍中将肾癌称为Grawitz瘤或肾上腺样瘤。直到1960年才由Oberling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,提出肾癌起源于肾的近曲小管,才纠正了这个错误。

  肾癌的症状表现

  肾脏位置隐蔽,因此肾癌往往缺乏早期症状和体征。肾癌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,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。肾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,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,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可出现,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。

  多年来,把血尿、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“三联症”,病人就诊时可具有1~2条症状,三者俱全者占10%左右,很少可能治愈。肾癌可能在有明确临床表现前已有远处转移,由于肿瘤的转移灶症状前来就诊而被发现肾癌的情况也并不少见。

  另外,伴随着B超、CT在临床被应用广泛,因其他原因作上述检查时偶然发现肾癌患者越来越多见。

  1、血尿

  肾癌侵入肾盂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,约40%~60%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。常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,有时有条索状血块,系输尿管管型,有时也表现为持续镜下血尿。血尿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,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。

  2、疼痛

  肾癌引起的疼痛多发生于腰部,性质为钝痛,发生率约为20%。疼痛常因肿块增长牵张肾包膜引起,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。

  1型糖尿病的检查

  做抗体试验,即胰岛素自身抗体(IAA),胰岛细胞抗体(ICA),谷氨酸脱羧酶抗体(GAD-Ab),1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抗体可能是阳性。标致胰岛功能的胰岛素及C-肽水平很低。

  诊断

  根据年龄,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,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。

  鉴别诊断

 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

 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HLA抗原有关,2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;1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GAD等特异性抗体,2型糖尿病抗体阴性;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,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,2型糖尿病则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;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,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,2型糖尿病则不然。

  治疗

 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(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)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(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)。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。

  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上的优势,如lispro或aspart胰岛素具有超短效的活性,glargine或detemir胰岛素能模拟基础胰岛素特性。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,患者都应该首先接受特殊的宣教,并学会定期自行监测血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促使血糖达标。

  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

  Ⅰ型糖尿病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。1973年以来各国研究发现,在Ⅰ型糖尿病人群中有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)B8、B15、DW3、DW4、等,中国人则与B17、BW54、DR3、DRW3有关。同时发现在Ⅰ型糖尿病的直系家族中,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的儿童,得糖尿病的危险达50%~60%,如果这种抗原不同,危险性就低得多。

  上述发现提示:Ⅰ型糖尿病由于体内存在易感性因素与人自细胞抗原有联系,使遗传易感性增强。1987年Todd等发现HLA-DQβ链第57位氨基酸对于IDDM发病很重要。HLA-DQβ57是天冬氨酸,发生IDDM的机会很少。若为丙氨酸、缬氨酸或丝氨酸,则发生IDDM的危险性很高。天冬氨酸与抗原的结合力较弱,并且不引发自身免疫反应,故发生IDDM的机会很少。在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HLA类型的人群,一旦感染病毒,如柯萨奇B4病毒、脑、炎病毒、心肌炎病毒等就容易引起胰岛炎,使胰岛组织受损害。随着这些被损害的胰岛细胞发生变性蛋白,即致敏蛋白。人体对这致敏蛋白产生对抗反应,由B琳巴细胞产生抗体(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细胞膜抗体),同时体内T淋巴细胞被激活,这些抗体及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都对胰岛B细胞产生损害。随着胰岛B细胞逐渐地损害,胰岛素合成减少,当90%以上胰岛B细胞被损害时就出现临床糖尿病。

  临床上常见在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同时,伴有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、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病。糖尿病发病季节以夏末秋初及冬季为主,也与柯萨奇B4病毒流行季节相符。1979年美国医学杂志报道1名10岁男孩在发生流行性感冒后第2天出现严重糖尿病症状,并且很快发展到酮症酸中毒昏迷,10天后死亡。尸解发现胰岛B细胞坏死,并从中分离出柯萨奇B4病毒,再将此病毒接种在小白鼠身上,引起同样的胰岛损害。当然并不是所有发生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炎的病人都要患糖尿病,这与病人的HLA类型、对糖尿病有无易感性有关。据统计,病毒感染后仅有2%左右的人发生糖尿病。

  1型糖尿病症状是什么

 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之一,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专家指出,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,有效应该从预防开始,而预防1型糖尿病就要了解1型糖尿病症状。那么,1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呢?

  糖尿病专家就1型糖尿病症状进行了如下介绍说明

  1、一般1型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极度口渴,异常饥饿(特别是餐后还感到饥饿)。口干,恶心和偶尔呕吐,腹疼,多尿,未知原因消瘦(即使一直在吃,仍感到饥饿),疲乏、(虚弱、感觉疲劳),视力模糊,呼吸困难 (库斯曼呼吸),皮肤、泌尿生殖系统频繁感染等等。

  2、1型糖尿病在发病后,患者会出现代谢紊乱的现象,还会出现多饮、多食、多尿、消瘦的症状。并伴有皮肤瘙痒、视力模糊等现象。

  3、易感染:孩子一些伤口反复出现感染情况,久不愈合。而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。

  4、多食:由于大量尿糖丢失,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,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,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,食量增加。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,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,食欲亢进,老有吃不饱的感觉,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,主食达1~1.5公斤,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,还不能满足食欲。

  5、视物模糊 :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视力下降,看不清东西。

  一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很多的表现形式,针对于1型糖尿病的症状都有哪些?只有更好的了解它才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,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今天请到了权威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相关内容,希望以下内容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。

  1型糖尿病症状会出现哪些并发症

  1、神经病变

  在高血糖状态下,神经细胞、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。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、麻木感、感觉减退。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、肌萎缩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、便秘、尿潴留、阳痿等。

  2、心脏病变

  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-3倍,常见的有心脏扩大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心绞痛、心肌梗塞等。

  3、酮症酸中毒

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、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。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,脂肪分解加速,生成大量脂肪酸。

  4、糖尿病足

 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,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、溃疡、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。

  5、糖尿病肾病

 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,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,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。

  6、眼部病变

 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,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,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、青光眼、白内障等。

  诊断标准

  1、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≥6.5%。

  2、空腹血糖FPG≥126 mg/dl (7.0 mmol/l)。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。

  3、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≥200 mg/dl (11.1 mmol/l)。

  4、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,随机血糖≥200 mg/dl (11.1 mmol/l)。

 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,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~3。

  永久型糖尿病期

  专家表示:胰岛B细胞大部分被破坏,需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。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大至稳定量,逐渐进入“永久型糖尿病期”,时间多在发病后5年左右。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,对胰岛素拮抗,病情易有波动,胰岛素用量再次增大。青春期后病情又逐渐稳定,但遇感染和应激状态时,病情又会恶化。

  蜜月期

  治疗2周~3个月后,2/3患者的症状可逐渐消失,血糖下降,尿糖减少,胰岛功能暂时性恢复,血清胰岛素及血C肽水平上升,胰岛素需要量减少,少数甚至可以不需要用胰岛素,从而进入缓解期,亦称“蜜月期"或“蜜月缓解期"。男性出现糖尿病症状缓解较女性多见。3岁以下及青春期的女孩缓解期不明显,缓解时间自数周至一年不等,差别甚大,平均为3~6个月。

  急性代谢紊乱期

  专家表示:从出现症状至临床诊断多在3个月以内,此时期有各种糖尿病症状,称为急性代谢紊乱期。其中20%左右为酮症酸中毒,20%~40%为酮症而无酸中毒,其余仅为高血糖和高尿糖。但全部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。

  糖尿病强化期

  常由于感染、饮食不当及青春期发育而使病情加重,表现为胰岛素用量突然或逐渐增多,血胰岛素及C肽水平又再次减低。此时胰岛已趋衰竭,胰岛B细胞耗尽无几,有时伴纤维化,此期称为“糖尿病强化期"。

 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1型糖尿病的症状的相关介绍,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,在这里提醒您:平时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,多运动,注意饮食规律,以便更好的预防糖尿病。

  如何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

 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,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, 占糖尿病患者的10%以下。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,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,并且终身使用。其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,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。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,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1型糖尿病病友的血糖,病友大多很快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。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,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享受生活。

 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,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,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,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。2型糖尿病多在35~40岁之后发病,占糖尿病患者90%以上。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,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,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,即我们常说的“胰岛素抵抗”,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,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。

  一般情况下,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。但有些情况下诊断并不那么显而易见,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那一型。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,对于今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。通过下表的各项指标可大致区分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。

  (1)年龄

 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,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,仅极少数例外;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。总之,年龄越小,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;年龄越大,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。

  (2)起病时体重

 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,肥胖越明显,越易患2型糖尿病;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。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,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,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。

  (3)临床症状

 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、多尿、多食等,即“三多”,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“三多”症状。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,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,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。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 突出,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。

  (4)急慢性并发症

  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,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。就急性并发症而 言,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,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,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。就慢性并发症而言,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 膜病变、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,发生心、脑、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,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、肾脏病变和神经 病变外,心、脑、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,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。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,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。

  (5)临床治疗

 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,稳定病情,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。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 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,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,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、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,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。

 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,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。这些检查包括:(1)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: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。(2)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:如GAD抗体、ICA抗体等,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