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喜欢养宠物,但是你们知道吗,有很多的人都是因为狂犬病死亡的哦!你们知道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吗,狂犬病能治好吗?相信有很多的人知道狂犬病潜伏期是很久的,那么究竟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狂犬病呢,一起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!
目录
1、狂犬病的介绍 2、狂犬病的检查
3、狂犬病的并发症 4、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原理
5、人们对狂犬病的常见误区 6、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呢
7、狂犬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8、狂犬病的潜伏期和症状
9、儿童感染狂犬病有何特点 10、狂犬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
狂犬病的介绍
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,人兽共患,多见于犬、狼、猫等肉食动物,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,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、咽肌痉挛、进行性瘫痪等。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,故本病又名恐水症。
病因
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。传染源主要为病犬、其次为病猫及病狼等。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、创伤程度、伤口处理情况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。
临床表现
潜伏期长短不一,多数在3个月以内,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(儿童较短)、伤口部位(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)伤口深浅、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。其他如扩创不彻底、外伤、受寒、过度劳累等,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。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:
1.前驱期或侵袭期
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,大多数患者有低热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头痛、倦怠、周身不适等,酷似“感冒”;继而出现恐惧不安,对声、光、风、痛等较敏感,并有喉咙紧缩感。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,有麻、痒、痛及蚁走感等,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,持续2~4日。
2.兴奋期
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,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、恐水、怕风、发作性咽肌痉挛、呼吸困难、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。
3.麻痹期
痉挛停止,患者逐渐安静,但出现迟缓性瘫痪,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。眼肌、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,表现为斜视、眼球运动失调、下颌下坠、口不能闭、面部缺少表情的等。
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,偶见超过10日者。此外,尚有已瘫痪为主要表现的“麻痹型”或“静型”,也称哑狂犬病,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及恐水现象,而以高热、头痛、呕吐、咬伤处疼痛开始,继而出现肢体软弱、腹胀、共济失调、肌肉瘫痪、大小便失禁等。病程长达10日,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。吸血蝙蝠啮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属此型。
想必许多女性都有过乳房疼痛的经历,疼痛症状时轻时重,时有时无,症状严重的能使患者坐卧不安,十分磨人。不过乳房疼痛不一定就是病,注入乳腺癌之类,乳房疼痛的处理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而定。
雌激素或孕酮等激素波动会导致月经周期前后乳房胀痛。休斯敦贝勒医学院肿瘤学家理查德·埃里奇表示,单一乳房疼痛几乎不可能是癌症。如果没有出现以下症状则无需担心,比如,乳房出现新肿块,而且肿块不会随着月经变化而消失;乳房表皮颜色异常变化;乳头出现带血分泌物等。建议每天将咖啡饮料限制在2杯以下。如果乳房疼痛挥之不去,应该去看医生。
乳房疼痛怎么办?不同类型不同疗法
1、生理性疼痛
生理性的乳房痛多与月经有关,月经前一周左右的乳腺压痛被认为是正常的。
青春期乳房胀痛:初潮后,随青春期乳房的发育成熟会自行消失。
经期乳房胀痛: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前3~7天左右出现或加重,月经来潮后逐渐消失或减轻。
孕期乳房胀痛: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,常不需治疗。
产后乳房胀痛:产妇应尽早哺乳,有硬结时可在哺乳前热敷并按摩硬结,也可用吸奶器吸乳汁,促使乳腺导管通畅。
人工流产后乳房胀痛:由于妊娠突然中断,体内激素水平急剧下降,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造成,无需治疗。
性生活后乳房胀痛:因达不到性满足,乳房的充血、胀大就不易消退,持续性充血会使乳房胀痛。无需特殊处理。
2、病理性疼痛
颈椎病引起的乳房疼痛:由于颈椎退变,颈神经根受累所致。颈椎病为根,因此应该及时治疗。
狂犬病的检查
1.血、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
周围血白细胞总数(12~30)×109/L不等,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%以上,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轻度蛋白尿,偶有透明管型,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,细胞数稍微增多,一般不超过200×106/L,主要为淋巴细胞,蛋白质增高,可达2.0g/L以上,糖及氯化物正常。
2.病毒分离
唾液及脑脊液常用来分离病毒,唾液的分离率较高。
3.抗原检查
4.核酸测定
采用PCR法测定RNA,特邀标本检查的阳性率较高。
5.动物接种
6.抗体检查
用于检测再去的IgM,病后8日,50%血清为阳性,15日时全部阳性。血清中和抗体于病后6日测得,细胞疫苗注射后,中和抗体效价可达数千,接种疫苗后不超过1:1000,而患者可达1:0000以上。
诊断
早期易误诊,儿童及咬伤史不明确者犹然。已在发作阶段的患者,根据被咬伤史、突出的临床表现,免疫荧光试验阳性则可确立诊断。
鉴别诊断
本病需与破伤风、病毒性脑膜脑炎、脊髓灰质炎等鉴别。
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原理
一、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,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,可分三个阶段:
1、组织内小量增殖期
病毒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小量增殖,在局部可停留1—2周或更久(至少需72小时),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。
2、侵入中枢神经期
病毒沿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,以每小时3mm速度,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再大量繁殖,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。主要侵犯脑干、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,一般不进入血流。
3、向各器官扩散期
随后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展,侵入各器官组织,尤以唾液腺、舌部味蕾、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量较多。由于迷走、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;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,可出现恐水;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。交感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。迷走神经节、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,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。
二、病理变化
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膜炎,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(中脑、桥脑和延髓)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。外观有充血、水肿、微小出血等。镜下脑实质有非特异的神经细胞变性与炎性病变,如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等。
具特征性病变是嗜酸性包涵体,称内基小体,为狂犬病毒的集急落,在神经细胞的胞浆内,呈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3—10um,该小体体积大小悬殊,染色后呈樱红色,具有诊断意义,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Purkinje细胞中。
人们对狂犬病的常见误区
狂犬病即疯狗症,又名恐水症,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,所有温血动物都可能披感染。本病的潜伏期通常从10天到20年不等,但典型患者发病一般在3个月内,一旦发病,死亡串几乎是100%,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。
狂犬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%,到目前依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,所以预防是唯一行而有效的办法,在这里,要更正几种人们常见的错误。
一、被“健康犬。咬伤可以不打疫苗。这样认为是错误的,”健康犬”只是表面看起来健康,暂时没有狂犬病的征兆,但并不表示它身体内不存在狂犬病病毒,所以,被狗咬伤,仍然要打疫苗。退一步说,即使这条狗没有狂犬病病毒,但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旦其它病毒,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,同样台影响人体健康。另外,还要注意一点,不是咬伤才传染,即使不咬伤,如果让它接触受伤的伤口也可能传染。
二、注射过狂犬病疫苗了,也就高枕无忧了。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,注射一次狂犬病疫苗,有效期只为6个月,若6个月后又被狗咬伤,仍然需再次注射狂犬病疫苗。在这里,建议家里养动物的家庭.不妨提前进行预防性接种,尤其呈有儿童的家庭,这样才能既快乐又健康。此外,还应定期给狗注射犬用狂犬病疫苗。
家里养动物,被它抓伤、咬伤也是难免的事,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应马上用肥皂和大量流动的自来水对伤口进行冲洗。然后用双氧水储洗。若伤口较浅,且动物已经被控种过,则此处理即可。否则,在做过这样的处理后,应速去医院诊治。
狂犬病的早期症状
狂犬病乃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,因其恐水症状比较突出,故又名恐水症。人畜共患,多见于犬、狼、猫等肉食动物,人多因病兽咬伤而感染。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、咽肌痉挛、进行性瘫痪等。
狂犬病患者典型三恐恐风、恐水、恐光。临床表现可分为脑炎型(狂躁型)及麻痹型(安静型)两型。狂躁型狂犬病的病变主要在脑干、颈神经或更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,麻痹型狂犬病的病变则局限于脊髓和延髓,因而造成临床症状的差异。两者都可分为下列三期:
一、前驱期
两型的前驱期相似。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、嗜睡、食欲缺乏,少数有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背腰痛、周身不适等;对痛、声、光、风等刺激开始敏感,并有咽喉紧缩感。
二、兴奋期或痉挛期
可分两型,两型的表现不同。
1、躁狂型狂犬病
国内最多见,国外约占2/3。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,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,有大难临头的预兆感,并对水声、光、风等刺激非常敏感,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、呼吸困难等。
2、麻痹型狂犬病
临床上无兴奋期,无恐水症状和吞咽困难,而以高热、头痛、呕吐、咬伤处疼痛开始,继则出现肢体软弱、腹胀、共济失调、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、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,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表现。
三、昏迷期或麻痹期
麻痹型一般为13天左右。两型狂犬病不易区别。痉挛停止,患者暂趋安静,有时尚可勉强饮水吞食,反应减弱或消失,转为弛缓性瘫痪,其中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。
如何预防狂犬病的发生
一、控制传染源
对野犬野猫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控制。
二、伤口处理
早期的伤口处理很重要。人被咬伤后应及时以20%肥皂水充分地清洗伤口,并不断擦拭。伤口较深者尚需用导管伸入,以肥皂水作持续灌注清洗。
三、预防接种
近年来,国内已发现一些被咬伤发生狂犬病而死亡的病列,而犬却安然无恙,经证实该犬的唾液内带毒,故流行区被犬咬伤者均应接种
四、其他
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,以及适宜的抗菌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