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8日上午,滁州某单位食堂的吴师傅给本刊打来电话,反映食堂的自来水中放出了怪虫子,据吴师傅介绍,盆中的这些小红虫是上周日上午放自来水时流出来的。而这样的情况已不是第一次了,最近一周来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三次,最为严重的是第一次,当时从自来水中流出的线条虫足足有上百条,在地面上抱成团子,看起来特别恶心。
当天上午10:40左右,记者来到这家单位的食堂,并在食堂后厨间里看到,地面上摆放着一个盛满水的大盆,盆中有多条细长的红色线虫,正在水中蠕动。记者仔细数了数,一共有20多条,其中最长的六七厘米,最短的有两三厘米。
“这些红虫就是从自来水中流出来的!”吴师傅指着一旁的自来水管说。据吴师傅介绍,盆中的这些小红虫是上周日上午放自来水时流出来的。而这样的情况已不是第一次了,最近一周来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三次,最为严重的是第一次,当时从自来水中流出的线条虫足足有上百条,在地面上抱成团子,看起来特别恶心。
“这到底是什么虫子啊?为什么会从自来水中流出来呢?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?”吴师傅充满疑惑地说。据了解,为了保证单位员工的饮食安全,吴师傅现在每次接水都会小心翼翼地观察,确保接的水没有红虫才敢用。
吴师傅认为,这肯定是自来水出现了问题。记者随后与市自来水公司取得了联系。听了记者的描述后,该公司承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种红虫叫红线虫,不可能是从自来水中产生的。因为自来水公司在为市民供水时,有严格的消毒措施,管道里装有过滤网,水里也放有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,红线虫不可能在水管里成活。
记者在网络上查询得知,红线虫,又称水蚯蚓、丝蚯蚓,全身呈红色,细长,终身生活在微流水、多腐烂有机物的水底淤泥中,繁殖能力极强。红线虫不是寄生虫,本身没有毒性。自来水中出现这种红线虫,主要有以下原因:二次供水水箱管理不善,未及时清洗,由沉积在水箱内的蚯蚓卵孵化发育而成;春、夏季气温较高,适宜红线虫的孳生。
红线虫大量存活于下水沟管道中,夜间顺着池壁和水管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口处,汇集成团状。用户清晨用水时,将它们冲出,造成从水管中流出的假象;家庭太阳能热水器,长期不用存水腐化孳生红线虫。那么,普通市民该如何预防红线虫呢?据专业人士介绍,用户应注意用水环境的卫生,保持自来水水池清洁,拖把、抹布要拧干,夜间尽量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放置于自来水水池旁,可以用塞子将自来水水池下水口塞住,以防红线虫爬入;同时,还可以经常用84消毒剂、漂白粉对水槽、下水道等长期潮湿的地带进行消毒,防止红线虫爬出;太阳能热水器长期不用时,应把水完全排空,重新使用时应注意消毒、清洗,否则就有可能孳生红线虫。
若是二次供水设施存在的卫生问题,市民可向物业或房屋产权单位申请进行清洗消毒,卫生监督部门对水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,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。
专家认为,红线虫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,导致人们出现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“指示生物”,它的存在说明自来水在运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有机污染。
使用高含量高效氯氟氰菊酯,如5%瑞功可有效消灭红线虫危害,使用方法:
将瑞功100-200毫升(一亩用量),倒入喷雾器中稀释,取下喷雾器垫片,用稀释液直接喷入红线虫危害重点区域,4天后再喷一次,可有效防除危害。稻田养鱼区,不能使用此方法。
一早打开水龙头发现水中有红线虫,使用水箱或其它二次供水设施(如蓄水池)的用户,发现自来水中有红线虫,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箱或其他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,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,极易滋生红线虫。三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发现水中有红线虫的现象,是因为夏季气温高、湿度大,适宜红线虫生长,其大量存活于下水沟渠、管道之中。
要加强对水箱等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,及时进行维护清洗消毒,防止水中红线虫生长。居住在平房及低矮楼层的用户应注意用水环境的卫生,保持自来水水池清洁,夜间尽量不要把扫把、抹布等潮湿的物体放置于自来水水池旁,同时可以用塞子将自来水水池下水口塞住。有条件的用户还可以经常对下水管道进行消毒,防止红线虫外爬。[4]按照国家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,水箱必须每年清洗2次,消毒1次。
一般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,防止水中红线虫生长;水中若出现红线虫,可用漂白粉杀虫;有条件的用户还可以经常用“84消毒液”、漂白粉、瓶装家庭消毒剂等对水槽、下水管道等长期潮湿的地带进行消毒,防止红线虫外爬。此外,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如长期不用时也应把水完全放空,重新使用时应注意消毒清洗干净,否则也有可能孳生红线虫。因此业主应要求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及时清洗水箱,确保水质。